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章|帝国的代价 (第2/2页)
。 若恐惧不足,秩序不稳;若信任过多,权力失焦。 「那麽我们现在是哪一个?」 「恐惧过剩,信任短缺。」幕僚回答。 —— 芝加哥的深夜谈话节目,一位退休将军在镜头前慢慢摘下眼镜: 「台湾是被美国亲手毁灭的。这是战略重置的一部分,让亚洲回到可控的对立状态。只要有敌人,美元就不会垮。」 节目在广告前被切断,但影片早已分身成无数个影子。 网路上像雨後的真菌: 有人声称在太平洋上空看到美军卫星闪光; 有人说华府在事件两周前撤回所有驻台顾问; 还有人贴出「预算审核文件」,指称灾变前夕动用了名为「全球稳定基金」的款项。 真假难辨,但怀疑b真相更有传播力。 —— 疑美论像一面镜子,把城市照成两半。 纽约的示威者高喊:「不是中国摧毁台湾,而是华盛顿摧毁了我们的信任!」 洛杉矶的退伍军人游行,他们的横幅写着:「荣耀换来谎言!」 国会山庄外,抗议与镇压的拉锯成为新时代的标志。 评论节目开始使用一个b喻: 「看不见的内战」。 一份机密情报写道:若州际冲突再升级,联邦将进入「准解T状态」。 同一时间,华尔街却在悄悄回暖。 军工GU上涨,能源期货大涨。 分析师在报告里写着:「不确定X就是最大的确定X。」 在战争Y影下,美元重新成为避险资产。 帝国的经济,开始在恐惧的燃料中复苏。 制造业因「战略物资补给」而重启; 国债因「国防预算扩张」而被合理化; 失业率因「军工就业」而下降。 人们重新找到工作,却不知道他们在为什麽战斗。 —— 1 国际记者在白g0ng草坪上问道:「这是否意味着美国再次利用战争恢复经济?」 某位匿名顾问冷冷回答: 「战争不会恢复经济。 但没有战争,经济就会暴露它的真相。」 —— 在l敦,我透过电视看着这一切。 疑美论的声浪穿过海面,也穿进我的x腔。 我看着那些分析与辩论,心里有一种熟悉的冷——成本表的冷、条款的冷、把人换成单位之後那种乾净的冷。 我终於明白: 台湾的毁灭,不只是战争的开始, 1 而是帝国经济的重启开关。 我想起高中教室里那张褪sE的世界地图与课本上的一句话: 「大萧条结束於战争。」 只是这一次,「再次伟大」的代价,是我故乡的灰烬。 琳坐在一旁,沉默地看着萤幕。 她问:「那我们该相信谁?」 我回答:「现在,没有人值得相信。」 我们对视。 窗外l敦的云层像一张被暂时封存的良知。 新闻主播的声音继续:「世界正在重组秩序。谁将成为新的中心,仍有待观察。」 1 我把笔记本阖上,心里浮出一句话: 「当正义变成交易,真相就不再稀有。」 —— 那一夜,美国国会通过了《全球稳定法案》。 条文厚到像一堵墙,重点却薄得像一张刀片: ?扩大国防生产; ?冻结部分外债偿付; ?调整战时审查标准; ?以「安全风险」为由,限缩外国媒T; ?允许行政部门在「秩序风险」下进行临时资本管制。 1 投票结果高达九成赞成。 美国暂时团结了。 因为他们需要一个共同的敌人。 帝国的机器再度运转。 我看着转播,觉得某种无形的齿轮在世界的x腔内卡紧—— 那齿轮不是良心,不是正义,也不是复仇, 它只是运算:把恐惧换成职位,把谣言换成就业,把废墟换成信心。 而台湾,只成了一个不必再被记得的代号。 像一个已被删除的分页,浏览器关上时,没有任何提示音。 —— 1 在离开那天的深夜,我和琳把电视静音。 房间里只剩下窗外的风,像在翻阅什麽看不见的档案。 我在笔记本上写: 「帝国的代价:用一个世界,换一个叙事。」 又停了一会儿,补上小字: 「叙事会赚钱。」 我忽然想起远方海上的那台金属箱——NODE-17, 箱T的刻痕像一种看不见的字。 也许世界的意志,正被时间的模型排程; 也许这场经济的回暖,只是更大的受控崩坏之前的x1气。 1 x1得愈满,炸得愈乾净。 我阖上本子,对琳说:「等海回话。」 她点头,像在记下某个将来才会出现的答案。 l敦的夜sE把我们推向沉默。 沉默里,我听见一种非常慢、非常远的律动—— 像石头在水下移动, 像秩序把自己搬家。 像我正等着黎明的来临… ——本章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