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亡国之君_三十一 逆案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三十一 逆案 (第2/2页)

个小女孩带到那种宴会上受人指指点点,或者让她眼睁睁看兄长受辱——你能试探出什么结果?你怎么想出来这种主意的?”

    “哪里是我的主意!要不是……说,你男人有个meimei,如珠如宝地护着,我才懒得理这种事。”

    “谁?顾谆?”

    清河闭口不言,算是默认。

    “……你知道当初——他恨我,你便信他?”

    清河脱口而出:“他几时恨你了?”

    靖安望望她。

    场面一时安静下来。

    苏采蘩故意道:“说到底,还是为了男人。”

    “才没有!”

    “并非如此。”

    姑娘们同时开口。

    她笑了,“那还有什么是说不出来的?”

    又一阵沉默。

    苏采蘩察言观色,知道该给她们点时间单独谈谈,便道:“炉上的水还没好,你们若是不再吵嘴,我便去看看了。”

    没人反对。

    苏采蘩起身,替她们关上槅扇。

    檐外阳光正好,她撑起纸伞,款款走向那座小亭,白衣侍人放下手中茶具,在她走至近前时无声跪下。

    苏采蘩并未在意沉默寡言的侍者,只是睨了眼案上点了一半的清茶,漫不经心地笑了。

    “你最近越发惫懒了,溪云。”

    ——————

    苏家的别院占地甚广,又因临近温泉,比别处更温暖几分。一路走来,春回大地,百花盛开。

    侍女将黎穆引至小院,推开东厢,便觉暖气迎面,白雾满室。俨然一处汤泉。

    “请您先行沐浴更衣,等候主子传召。”侍女福身,话说得很客气,招手便有两个小丫头捧上布巾衣饰。

    一种微妙的寒意从背脊蔓延,“这是做什么?”

    “奴婢们奉命服侍。”

    “……不必了。”他退一步,不动声色让到屏风旁。

    侍女并不强求,又端来酒壶酒杯:“这是娘娘特意吩咐奴婢们备下的,刚温过。”

    黎穆勉强忍住炸毛的冲动:“有劳,先放着吧。”

    那侍女深深看了他一眼,“请驸马爷早做准备。”

    她们都离开了,门合上后,外面传来一声轻响。

    黎穆四处瞧瞧,竟未找到门闩;走过去一推,才发现门被从外面锁住了。

    这反倒让他稍稍松了口气,把他锁在屋里,至少证明,这些人并没有打算真对他做点什么。

    至少在没有长公主殿下明确的指示前,他是安全的。

    黎穆稍稍放下心来,仍旧仔细检查过房间角落,除了若干暗格和一些不可言说的器皿之外,并无太奇怪的东西。

    最后,他把那杯酒浇在了点燃的香炉上。

    香炉熄灭,青灰色烟气徐徐飘散。

    他倚着长案坐下,终于展开攥在手中的荷包。

    映入眼帘的两颗小巧的绒球,缀在一对儿纤细的金环的下方,洁白,柔软,毛茸,精致仿佛少女发间的头花。

    他猛地合起掌心,绝望地叹了口气。

    ——————

    另一边,清河盯着案上的雕花酒壶,犹是余恨未解:“他平王殿下多矜贵啊,不过倒了杯酒,连琴都不肯碰一下,还说不是你护着?”

    靖安原本想说问题的症结并不在这里,况且事出有因,她从未想过为了黎穆冷落清河。但她忍住了。

    “那你和顾谆又是怎么回事?”想了想,她决定反问。

    前几日顾谆特意来藏书阁明里暗里挑事、刷过存在感之后,虽然理论上知道他应该没胆子拿禁中之事作妖,但为防万一,靖安还是顺手派人跟了顾谆几日。

    没想到当天下午,就见这位顾大人孤身一人拜访清河府上——走的还是后门。

    也是那时起,她才真正上心思索了一下这两个人是怎么牵扯到一起去的。

    若是顾谆单方面发疯也就罢了,清河平日里的口味可不像是会对他感兴趣的样子。但眼下看来,这两个人勾搭到一起显然不是一日两日的事情了。

    清河张了张嘴,欲言又止。只得悻悻转开话题:“你问郭家的事,真不是顾谆告诉你的?”

    “我看过这桩逆案的卷宗,上面记录得大部分是些琐碎之语。”靖安摇摇头,郭氏逆案的卷宗繁冗至极,恨不得将任何一件小事都记录在册,就算其中真记录了什么重要信息,一时也很难从几百册案卷中找出来。

    “可只要细细察看,并不难发现上面有一个人并没有找到。

    “郭家幼子,辽西郭执徐的小弟。算起来,若是他活到现在,今年也该满十六了。”

    她没有说的是,赵经锐初审此案,小心谨慎、事无巨细地记录似乎并无不妥,但与之相比,郭家幼子的失踪就显得太过草率,并不像是同一人的手笔:

    逆案发生时,郭执徐的幼弟年仅十岁,禁军抄家时不在屋中,搜捕附近街巷的乞儿,未果。后面便当他是死了,只在案卷上草草一记。毕竟一个未成丁的少年,在禁军的搜捕下难有活路。

    看起来一切都很合理,但靖安长公主选择相信自己的直觉:自尽的自尽,投缳的投缳,郭府能主事的人一夜间死了个干净,连千里之外的老家兄弟都没留下——这是奔着灭口去的。

    这手段不能不让她多心,宜春园事败后,除了事后向大理寺施压缉拿周黎外,靖安长公主也不是没有派人私下寻访过当日在园中听差的管事和下人,但是这些人在大理寺留下口供之后,便一个个地失去了踪迹。

    ……威北大将军,她的舅父。周黎,她的表兄。

    外戚,周家。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