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纬60度的失眠:我配合_苗栗後龙的海边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苗栗後龙的海边 (第1/1页)

    故事开始於苗栗後龙的海边,一个平凡到不能再平凡的小镇。夏日的风带着咸咸的海水味,吹拂过大片迎风摇曳的西瓜田。李知宁的家就在这片田的尽头,一栋有些年岁的透天厝。

    知宁不是那种一点就通的天才。她的求学之路,没有惊心动魄的跳级,也没有众人称羡的竞赛奖牌。她的每一步,都是用b别人更多的时间和努力换来的。从後龙的小学、国中,到镇上的高中,知宁的记忆总是与书桌前那盏昏h的灯光重叠。当同学们在海边嬉戏,或是在庙口吃着黑轮时,她总是一个人,安静地与教科书和参考书为伍。

    她不聪明,但她很专心,也很固执。这份固执,让她在一次次的模拟考挫败中,依然能重新拿起笔,将错题本写得密密麻麻。最终,她考上了台北一所还不错的国立大学,主修材料科学与工程。这是她第一次离开後龙,到一个全然陌生的大城市。

    大学四年,知宁依然维持着她一贯的作风——认真、低调、不轻易放弃。她不是系上最亮眼的学生,却是教授眼中最可靠的那个。当同学们忙着参加社团、谈恋Ai、探索五光十sE的台北夜生活时,知宁大部分的时间都泡在实验室里。她对材料科学的热情,像文火慢炖,随着一次次的实验与数据分析,愈发浓烈。

    大三那年,系上来了一位从瑞典皇家理工学院KTH来的客座教授。教授在课堂上分享了许多关於永续材料和绿sE科技的前瞻研究,那些崭新的观念和技术,像一颗石子投入知宁平静的心湖,激起了圈圈涟漪。她从未想过,自己所学的领域,可以与遥远的北欧、与整个地球的未来,有着如此紧密的连结。

    那一刻,一个模糊的念头在她心中萌芽:她想去更远的地方看看。

    这个念头,在她升上大四、开始为未来感到迷惘时,逐渐变得清晰。她不想跟着同学们一起投入拥挤的就业市场,也不想仅仅为了学历而报考国内的研究所。她渴望一个真正的挑战,一个能让自己彻底脱胎换骨的机会。於是,她将目标锁定在斯德哥尔摩那所点燃她梦想的学府——KTH。

    这个决定,在家中掀起了不小的波澜。知宁的父母是镇上的小公务员,他们对nV儿的期望,就是毕业後能回到苗栗,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安安稳稳地过一生。出国留学,对他们来说,不仅遥远,更是一笔难以负担的开销。

    「去瑞典?那要花多少钱啊?我们家里哪有这个能力……」mama的语气充满了担忧。

    「你一个nV孩子,跑那麽远,人生地不熟的,我们怎麽放心?」爸爸皱着眉头,显然并不赞同。

    知宁理解父母的担忧,但她不想就这样放弃。她开始疯狂地蒐集资料,研究KTH的奖学金制度、斯德哥尔摩的生活费。她将所有的计画、预算,一条条清晰地列在纸上,试图用最理X的方式,说服父母。

    然而,现实的压力依然巨大。即使能申请到部分奖学金,第一年的学费和生活费,仍然是一个天文数字。就在知宁几乎要放弃的时候,她想到了大伯。

    大伯是家族里最成功的生意人,在台北经营着一家规模不小的电子公司。从小到大,大伯对她这个侄nV就颇为疼Ai,总说她身上有GU不服输的傻劲,像极了年轻时的自己。

    知宁鼓起这辈子最大的勇气,拨通了大伯的电话。在电话里,她紧张地阐述着自己的梦想和计画,声音甚至有些颤抖。

    出乎意料地,大伯在听完後,只在电话那头沉Y了半晌,然後缓缓地说:「知宁,你的想法很好。钱的事情,你不用担心,大伯先借你。你只要记住,这笔钱不是送你的,是投资你的。以後你有能力了,再还给我就好。你只要答应我一件事,到了那里,好好照顾自己,不要丢了我们李家人的脸。」

    挂上电话的那一刻,知宁握着话筒,泪水再也忍不住地决堤。这不只是金钱上的支持,更是一份沉甸甸的信任与肯定。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知宁以惊人的效率,处理完所有繁琐的申请文件、考过托福、拿到KTH的入学许可。出发前夕,那个跟了她二十多年的旧行李箱,被一个全新的、大伯送的深蓝sE行李箱取代。

    在桃园机场,mama的眼泪一直没停过,不断地往她包里塞着各种备用药品和她Ai吃的零食。爸爸则是一脸严肃,拍了拍她的肩膀,只说了句:「凡事小心,记得常打电话回家。」

    知宁用力地拥抱了父母,将後龙小镇的咸咸海风、西瓜田的绿意,和家人温暖的叮咛,全都装进行囊。当飞机缓缓升空,她看着窗外逐渐缩小的台湾岛屿,心中百感交集。她知道,前方等待她的,将是一个充满未知与挑战的全新世界。而她,已经准备好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