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八十三章 风流浪子  (第1/1页)
    秦骜确实准备去豫州,他半夜才匆匆来了一趟绛福轩。    见殿里果然还亮着灯。    “怎么还没睡?”    陈福林靠在迎枕上,确实有些昏昏欲睡了。    但一直强撑着不敢叫自己睡着。    她知道他会来。    害怕自己睡着了就错过了。    此时一听到他的声音,立马就清醒了。    “知道您要来,一直等着呢!”    秦骜净了手,才走过来坐在她身边。    摸了摸她微凸的肚子。    “又长大了不少。”    总听下属说孩子一天一个样儿,几天没见着就跟换了个人似的。    没想到在娘胎里也是如此。    他坐得有些远,在外面忙了一天,连沐浴都没有时间,身上有些脏。    陈福林见他浑身不自在。,说道:“要不叫人备水吧?”    秦骜拒绝了。    “不了,我跟你说几句话就走,外头还有人在等着。”    陈福林抿了抿唇,不再说什么了。    两人安安静静的坐了一会儿。    明明什么也没说,彼此之间却又好像什么都明白。    临走前,    秦骜说:“不要害怕,孤会尽快回来。”    回来陪着她一起,见证他们的孩子出世。    陈福林强忍住眼角的酸涩,笑着点了点头,    “好,我等你回来……”    ***    翌日,    天刚蒙蒙亮,除了留下一队人马守着绛福轩,东宫护卫倾巢而出。    拱卫太子出行。    此番太子殿下离开,当真只带了药材。    桓尚书忧心忡忡的送走了赈灾队伍,就奉诏到御书房面圣去了。    “陛下,太子此行定然不太平啊!”    桓尚书是陛下亲信,也知道此次太子和景王下江南,其一是为了赈灾,其二却是为了整个江南盐运和粮仓。    断人财路犹如杀人父母。    太子此行困难重重啊!    皇帝听着桓尚书忧心之言,相比之下他却有些无动于衷了。    “无妨,收拾了豺狼,才能打虎豹,他是太子。”    所以这都是他不得不接受的历练。    成王败寇,在太子身上也是如此。    若是他成功了,地位便会进一步稳固,彻底坐稳储君之位,无人再敢有异议。    朝中由世家和贵族把控的局面也将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太子和他,乃至先皇毕生夙愿才能得以实施。    若是败了,他们整个秦氏皇族都要承受来自世家和贵族的反扑。    所以支撑太子的行动,皇帝陛下表示他的压力也很大。    桓尚书知道陛下和太子早有打算,便不再多言。    又禀报了一些公务就退下了。    ***    另一边。    太子带着先头部队五十余人,快马加鞭赶赴豫州南的汝南珙县。    运送药材的还有太医等人由景王负责押后。    “殿下,还有一日的功夫就到汝南了。”    胡铮确认了一下队伍行进的路程,禀报道。    太子身边有五百护卫,百人一个统领。    这五人为太子亲卫,都是太子身边最得力的属下。    胡铮和胡奇是亲兄弟,两人也是太子亲卫之一,胡奇如今被留在了东宫,保护陈良娣和小皇孙。    现在殿下身边只要胡铮和其他二人。    还有一个跟在景王殿下身边,保护他的安全。    他们从上京出发已经两日。    昼夜不息,星夜兼程,明日傍晚能到汝南。    秦骜看了眼路边的林子,隐隐听到里面传来水声。    “此处有水源,稍事休息,一个时辰后出发。”    令行禁止。    五十余骑纷纷勒马,整齐划一。    马儿被拴在林边的树上,    一行人在河边暂时歇脚。    “殿下,这是景王殿下那边的消息。”    胡铮把另一个亲卫传来的消息递给太子。    两指来宽的小纸条,却是用特殊的材料制成。    火烧不化,水浸不湿。    秦骜看了眼上面的消息,便将其扔在了旁边太阳直射的地方。    很快,那火都烧不化的纸条却无火自燃,一瞬间化为灰烬。    不出他所料。    景王带着的药材和假的粮草一上路,半日后就遇到了流民哄抢。    甚至还有人趁乱行刺。    笑话。    半日而已。    江南离上京快马要五日,马车半月往上,徙步两月有余。    车队刚出司隶,堪堪踏上豫州的地界,哪来的流民?    趁机哄抢,试探行刺才是真。    “叫老三保护好景王,便宜行事。”    秦骜淡淡地吩咐道。    胡铮闻言眼睛一亮,便宜行事。    那老三的行动范围就很大了……    比如亲自审问那些流民。    想到老三那些堪称变态的刑罚,连胡铮都在心里打了个突突。    “我们明日就要到汝南,但愿柳家可不要叫孤白跑这一趟……”    半年的时间,    也不知道陈弁林和柳家在江南经营到何种地步了。    一个时辰后,    官道上几十匹快马奔腾而过,扬起黄沙漫天。    ***    与此同时,    江南。    两个风姿绰约的年轻人从身后写着“江南商会”四个大字的大门中走出。    “弁林,还真是多亏了你,咱们这笔生意才能谈下来。”    柳文宣拍了拍旁边的人的肩膀,话语中毫不掩饰自己的兴奋和激动。    倒真像是做成了一笔大生意,喜不自胜。    陈弁林虽不至于如此情绪外露,却也目光含笑。    “是舅舅和表哥给了我底气。”    他们之所以能叫那些粮商心甘情愿的掏腰包,还是要多亏了柳家盛名在外。    南边多富商,可能够有实力纵贯南北的,就只柳家一家。    这还要多亏柳家“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的未雨绸缪。    嫡支两兄弟,一行商一坐商。    1    既无兄弟阋墙之祸端,又能使得家族愈加发展壮大。    “你要多跟你表弟学学,瞧你这样儿,办成一点小事儿就如此喜形于色!”    走在前面的中年人回过头,看着表现完全不一样的两人摇头叹息。    比不了啊比不了。    所以孩子还是要多读书。    瞧瞧妹夫把孩子教的多好,对比之下,他家里那几个就是来讨债的。    柳文宣被自己亲爹嫌弃,却没有半点害臊的模样。    他大摇大摆的张开手中的折扇,sao包的扇了几下,    “爹!不是谁都能活成弁林这境界的,您儿子可不孬。”    事实上,    1    半年前柳文宣去陈家的时候还是个安静的美男子。    自从和陈弁林来了一趟江南,柳文宣就像是解锁了另一个人格一般,化身风流公子。    商户之子,帅气多金往往和风流潇洒关联在一起。    对此,柳文宣的解释是:    “江南多风流,都像表弟这样,那我们还怎么混下去?”    就你清高?    果不其然,他这副风流浪子和陈弁林翩翩公子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倒叫他们短短一个月就在江南闯出了名声。    也帮助他们更快打入了江南商会。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