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38章 青铜礼器 (第2/2页)
了兴趣: “找到了啥好东西?” “回校尉,祭祀之物。” 说起这个东西,霍嬗面色正经了许多,这东西一般都不是小东西,这几人还这么兴奋,估计意义非凡。 “何物?” “校尉,是一套完整的祭祀青铜礼器,看风格样貌,绝对是夏的。” 张安世压抑着兴奋之情说道。 霍嬗听完后唰的一下子站了起来,脸上满满的震惊: “真的?确定是夏?” 张安世狠狠地点头: “绝对是真的,臣已经看过了。” 霍嬗觉得自己有些懵,这玩意是大功劳啊,就算是把左谷蠡王和左贤王加在一起都比不上。 这种青铜礼器,大汉也有,而且很多,但是珍贵的,有特殊意义的,那是一套也没有,只有半套。 大汉最珍贵的那半套是周武王开国礼祀所用的一套青铜器,在太庙中所用。 按理来说已经非常的珍贵了,但是他却缺了一个关键的盛rou大鼎,这,价值、意义大打折扣啊! 夏商的青铜礼器也不是没有,但是都成不了套,大汉现在就缺这么一套。 但是这玩意看规格,看意义,人皇,人王和诸侯的那能一样? 手里的羊排瞬间不香了,霍嬗扔到盘子里,走到前面盯着张安世: “详细说说,是何规格的?” “回校尉,酒器,水器,乐器一个都不缺,全都成套。” 霍嬗有些无奈,压抑着急切的情绪笑着说道: “你还跟我卖起了关子,直接说重点,几鼎?” 1 张安世嘿嘿一笑: “七鼎。” 霍嬗深吸一口气,有些激动又有些失望。 激动是因为它不是五鼎,三鼎乃至于一鼎,七鼎规格已经非常的高了。 失望是因为它不是最高的九鼎规格,有些配不上刘彻的身份。 大禹制九鼎给九这个数字赋予了特殊的意义,尤其是青铜器上。 自从大禹九州鼎开始,九这个数字在青铜礼器上就是最高的规格。 大禹九鼎更是象征着华夏的正统。 但是大禹九鼎非大事不可动用,所以自然就是需要替代品,然后就出现了众多的青铜礼器。 1 几千年历史,直到现在大汉,一直有着一套自己的规格。 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士大夫五鼎,士三鼎或一鼎。 缺两个是小问题,有七鼎就足够了,最重要的是它都是成套的,缺的两个,回去找找,配上就行了。 关于大禹九鼎,其实还有一段故事。 据传,秦灭周第二年,九鼎被运往咸阳,但是在路过泗水彭城的时候,豫州鼎落入水中,派人打捞,消失不见。 泗水嘛,泗水刘邦就自然而然的得一鼎气运,跟斩白蛇一样,赋予了神秘色彩。 但是九鼎缺了一鼎,咋办? 所以后面始皇帝就用和氏璧打造了传国玉玺,用传国玉玺取代了九鼎象征正统的意义,随后一直延传。 而剩余的八鼎消失不见了,有说法是被始皇帝毁了,一同铸成了十二金人,也有说法是被始皇帝带到了皇陵当中,希望还是后一种吧! 1 九鼎从此消失不见,退出了历史舞台,传国玉玺登上历史舞台。 九鼎,霍嬗就没想着能找到它,消失几百年了,人人前仆后继的寻找,都没找到,霍嬗一点都没这个想法。 这一套祭祀礼器很重要,它的意义远远比不上九鼎,但是大汉就缺这东西啊! 只要带回去,给它赋予一些特殊的意义,它就能象征汉室的正统。 霍嬗心里清楚,当刘彻看到这东西的时候,他能高兴疯。 大汉从立国开始,就没个严谨的正统说法。 董仲舒的理念被采用,除了确实有利于中央集权,皇帝统治,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他从某个方面证明了大汉的正统。 像今年的《太初历》,也是为了证明大汉的正统,《太初历》事件不光是改历法,随后还有易旗帜,改服色的作用,再一步确立大汉的正统。 确定大汉正统,是刘彻心心念念的一件事。 1 有了这一套礼器,可以说是万无一失了。 礼器,祭祀所用,本来就带着象征意义,更别提华夏朝代之首的夏朝礼器。 在这个时代,除了九鼎出世,这一套礼器就是最大。 夏朝礼器象征华夏正统,传国玉玺象征秦朝延续,完美! 冠军侯一场大战,大获全胜,还带回了象征着华夏正统夏礼器,这难道不是一件好事? 世人也不会怀疑这东西的正确性,因为老匈奴贵族就是夏朝分出去的一支华夏分支。 而左贤王身为匈奴‘太子’,在左贤王庭找到夏礼器是很正常的一件事。 退一万步说,它就算是假的,它都必须得是真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