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八十六章 旗杆柄部的学问(四) (第2/2页)
而其他各部,如木匠营,军医营,还有李孟羲这里,能稍作标识便於找人就行。 介绍完火把架子,夜很深了,李孟羲开始打哈欠了。 嘱咐刘备早些休息,李孟羲告辞了,火把架就留在刘备的帐前了,日後这个火把架就是专用於夜晚的帅旗了。 李孟羲走,刘备好奇不减。 李孟羲说,火把架子怎麽就摔不坏,刘备就想,真的怎麽都摔不坏? 好奇大起的刘备,就把火把架子扶起,竖起,然後松手一推。 啪的一声,火把架子砸在了地上。 架子好好的。 刘备不满足就试一下,他再试,再把火把架子扶起,再推倒。 啪! 火把架子又一次砸到地上。 如是者十几次,火把架子往地上狠摔了十几次,然而还是没坏。 不仅火把架子没坏,cHa在架子上的火把,一个没掉,牢牢地固定在那里。 刘备这下服了。 火把架子别看简陋,其实技术含量很有一些的,这简陋的一个架子,可是加固了卡环,加了“保险杠”的,确切的说,这是一个无论如何都摔不坏的火把架。 刘备特意招呼守夜的士兵,让他们看着火把,等烧的差不多了,就换新的火把。 兵贵神速,今夜既然赶上了,那就从今夜开始,举火为旗,今夜开始,就让士兵们熟悉换火把,不就能早一日让士兵们熟悉火旗相关。 这麽一点优势,也是优势。 极端点的去想,此时已是夜中,此时把火把架就用上,那麽後半夜巡营的士兵抬头一看见火把架,之前没见过,感到好奇,相互一问,一群士兵便都知道了火把是g什麽用的。 然後第二日,今夜守大帐的士兵,明日轮换到其他地方巡营去了,若是突然敌军袭营,民夫营的民夫们慌作一团,前夜於大帐外守夜的士兵忙给民夫们指,“看到高处的那个火了吗,赶紧往那聚,别乱跑!” 於是,前夜十几个守大帐的士兵,第二夜便Y差yAn错的成为了传达正确军令的消息传播源,於是,民夫们一下被指点了去处,於是避免了混乱,於是,战兵们能快速集结,在战况未糜烂之时,能遏制住颓势,本该惨败的战事,反败为胜,少伤亡了大几百人,甚至上千人。 就因为让火把架提早了一夜使用,就有可能减少上千人的伤亡,这是夸大吗?一点没有夸大。 任何一点优势,都是切切实实的优势。 李孟羲踩着月sE回去了。 夜晚静谧,除了还巡营的人没睡觉,民夫们全已经休息了,连牲口都也休息了。 李孟羲抬头看了一眼皎洁的明月,“哎,鲁犁,你看这月亮,是初几了?” “十五了。”鲁犁还没答话,跟着鲁犁另一个木匠搭话了。 有点尴尬,李孟羲除了能叫出鲁犁的名字,木匠营其他人,李孟羲顶多是脸熟,叫不出名字。 “十五了啊。”李孟羲感慨了一句。 这句感慨,依然是出於虚伪目的的,故意说的这麽一句话。 为什麽? 因为李孟羲跟鲁犁很熟,跟另一个木匠不太熟,两人连话都没说上几句,就因为不太熟,人家主动搭了句话,要是不回覆一下,那就让人家多尴尬呀。 别人搭话,出於礼貌,得回覆一句,哪怕一句应付的话,哪怕一句毫无营养的话呢,哪怕就嗯了一下呢。 要是普通人之间,搭话不理,顶多自讨没趣。 李孟羲已经不属於普通人之列了,不管他想不想,李孟羲都算的上是手握权柄的大人物,木匠搭话,李孟羲要是不回,指不定人家咋想呢,会不会想营正看不起人家还是咋滴。 李孟羲如今,情商在不觉间提高。 很快,回到辎重营了,李孟羲突然想起,“对了鲁犁,你说尖底儿的木杆好还是平杆的木杆好对吧,这也算想法了,走,跟我拿粮。” “啊?”鲁犁愣了一下。 这竟然也算什麽好的想法吗。 在鲁犁想来,他只是把问题提出来了,是营正把问题想通透了,然後很巧妙的把尖杆和平杆的优点给结合起来了,要赏粮也是该赏营正粮才对。 而李孟羲想的就跟鲁犁想的不一样,能想出具T改进方法的算的上是智慧成果,能提出疑问,也算是思考了,也是智慧成果。 若说鲁犁只是提了下问题,这个问题不算智慧成果的话,那因为鲁犁提出的这个问题,李孟羲顺着鲁犁的思路往下扩展,想出了对木杆巧妙的改造方法,那麽这个改造方法,又是从哪来的? 李孟羲叫鲁犁去领粮,没叫另一个木匠,那木匠看着李孟羲,原地站了一会儿,不知在想什麽,可能他见鲁犁去领粮,心生羡慕吧。 “哎,你也来吧。”李孟羲招呼另一个木匠。 另一个木匠赶忙跟上。 回到马车旁,弟弟睡的很香,李孟羲小心翼翼的把粮袋从马车上找到,“鲁犁十斤,你一斤,自己拿。” 李孟羲用很小的声音说着,生怕吵醒了弟弟。 鲁犁和那个木匠一时不动,“拿啊!”李孟羲催促。 两人这才少少的各从粮袋里抓了一把粮,肯定不足一斤的,他们也是生怕动到了袋子,惊醒了弟弟。 鲁犁和那个木匠小声谢过李孟羲,放轻着步子走了。 李孟羲匆匆记下关於火旗的技术细节相关。 1 “火旗,以高二丈半木杆,上架火把台,以做夜间标识之用。 火旗制作要点有五。 其一,火旗要高,至少两丈,低则不能全营醒目。 其二,火旗上火把台,防御板要大两圈,以做为火把架倒地後防止碰撞之保险杠。 其三,若用於实战,火旗难免有时会倒,战况危急之时,火旗若有差错,贻误军情。故,火旗卡环应坚实,紧固。 其四,火旗重以两人能抬为佳之,稍轻不妥,稍重亦不妥。因火旗首部有架,火旗必头重脚轻,若火旗轻,则杆必短,杆短则不能全营醒目;火旗不能太重,太重,旗若倒,一人不能抬两人能抬,只统两人之力,则只稍繁琐;若两人不能抬,三人四人多人能抬,要统众人之力,则繁琐甚矣。两人能抬,则为极限,恰合适,一人之旗,太小太矮,不利号全军,多人之旗,太重,难以统众人之力。 其五,火旗旗杆柄部,应平尖兼顾,平则适平地,尖则能钉立冰面。详细为,旗杆底部掏空,钉一短钉耳。” 写完,李孟羲卷起麻布。 李孟羲小心翼翼往被窝里钻,不用想,被窝里还是很暖和的,弟弟把被子暖的热乎乎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