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三十四章 攻守法度森严 (第1/2页)
李孟羲本以为自己已经学会了守城之法。 可是,脑海中杂乱的记忆时不时就会蹦出来产生新的想法。 上一刻,自认可以守住城,至少可以守住h巾军攻城之势的李孟羲,突然就明悟了,才只学会守城墙而已。 智谋百出是他,谨慎是他,自我感觉良好是他,最後清醒的也是他。 李孟羲真是人间清醒。 刘备不由得笑着摇了摇头。 这孩子,每一个一惊一乍,总出人意料。 李孟羲说,只学会了守城墙。 而若刘关张三人全部有事,必须把守城之事交给别人,刘备必定会把守城重任给李孟羲。 为什麽?因为李孟羲只会守城墙。 天渐渐黑了。 到夜,李孟羲和刘备告辞。 停军两日,借城池C练攻守战法。 这两日已过,明日得拔营行军了。 夜晚,借火把之光,李孟羲趁夜,记录这两天的收获。 “借城练兵两日,所得攻守战法众多。 一为 攻城梯最终技术细则增补。 攻城梯可制钩,钩用车轮一半,隼接於攻城梯一端。 不用方钩,而用半圆钩,因圆钩钩城便捷。 二为 守城之弓弩手分配策略及战术。 一城垛,应左右安排弓弩手各一名。 强弩力劲,可穿盾透甲,弓箭S速迅疾,两下结合,可提高容错率。强弩S速慢,难以应付突然之敌;弓箭力道小,不足给重甲敌军造成有效杀伤。两者结合,强弩狙杀,弓箭压制,为最佳配备。 又有,四人递三弩,加快强弩S击频率之递弩战术。 又有,於城垛S击孔S击时之左右交替S法,左不S,右便不能S。此可减少混乱,亦能让S击频率更快。 三为 守城器械之叉杆。 叉杆之妙,妙在其长。因其长,故能合众人之力。无叉杆,城垛前推梯,只能挤两人,只有两人之力。 若城高梯重,徒二人之力,不能倾梯。 仗叉杆之长,十人可合力,二十人亦可合力。於是叉推梯倒。 小小一叉杆,可令敌方攻城伤亡增加数倍不止。 四为 城头厮杀最焦灼处,为攻城士登城之处。 登城最佳策略为,Si士登城,不守只攻,因登城刹那,便已身处重围,纵全力防守亦无用,须臾必Si。故,以攻对攻,一息彼十枪同来,我一息一刀亦去,以Si换伤,以Si换Si,方能尽人力最大效用。 又知,盖古来攻城之战,屍堆城破。 城上屍堆起时,便为破城之契机。由此而知,攻城一经开始,便断不能停,需日夜不停,数日月余攻打不休。停则为添油战术,徒耗兵力。 由此,又反知守城术。守城之时,清理城上屍T为要务。若城墙被屍T阻塞,则敌军可於某处从容登城,城破不远矣。 又有,城上咫尺必争,我进半步,敌退半步,便总有一步之利。一步之内,足以多纳一人。故登城之士,只可进,不可退。 由此,又自悟昔日兵仙韩信之兵法。 用兵如棋,卒之一棋,於阵後,可进可退,於阵中,只能前压,而不能後撤。 细思原因在於,人T眼目在前,膝盖亦在前,人眼不能视後,人腿不能後弯。 故,後退之时,人必易倒,眼不能视後,队列於是亦不能齐。 若两军对垒,设双方甲胄训练士气等同,那麽,我若倒退,必然队列更乱,乱一生,敌倾轧而来,於是我更乱,颓势累积,瞬息将落败。 由此,又知,早闻典故,曰昔日韩信将Si,一生兵法融於象棋之中流传後世。今日所见,象棋之中,卒之一棋,卒棋过河,能进不能退,果然兵法也! 闲暇时,可借象棋一探韩信兵法究竟。象棋规则,马斜走於日,车横冲直撞,Pa0隔前打後,兵法邪? 象棋中之连环双马,当头架Pa0,双车并阵,兵法邪? 暂未知。 第五 攻城椎破门後,一步间之策略。 攻城椎破门方法有二,一为,攻城椎堵满城门洞,城门破,攻城椎顺势前推,如同冲车,顶撞敌军。 二为,攻城椎左右留隙,城门破时,我军甲士,顺势从左右冲杀而出。 此二法如何选择,当因时制宜。 若我攻城,我兵嬴弱,敌守城之兵JiNg强,此时,当借攻城椎之利,攻城椎数辆并进,堵满城门过道,攻城椎用如冲车。 若我攻城,我兵JiNg强,而守城敌军羸弱,当谨避攻城椎堵路,以便我军兵力快速展开。 若我守城,可用刃车堵门。 盖借车堵门,不必厮杀,不必阵法,不必甲胄兵器,民夫亦可推车强堵城门。 数十民夫堵门,省下JiNg兵可留於城头厮杀。此为统筹,亦为省JiNg兵之力之法。 第六为 守城之术,要从容有序。 第一,守城时,当划分守城区域,分令一伍一什驻守一处。一伍守一垛。余处破,不必往救,以免士卒慌乱齐往而救,去救别处,此处又空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