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第一兵法家_第三百七十三章 步着赤,弓着绿,骑着黑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七十三章 步着赤,弓着绿,骑着黑 (第3/3页)

假设红sE军服的骑兵,和黑sE军服的骑兵,都向敌阵冲锋。

    那麽,当冲近敌阵之时,敌军士兵眼看着骑兵从黑sE,渐渐看到了骑兵衣甲的颜sE,然後颜sE越来越清楚。这就给了敌军士兵,一个能把控的住的视觉信号。

    更简单的点来说,敌军士兵能目睹骑兵颜sE渐渐变得清晰,心里就更有底一些。

    士兵们能亲自多掌握了一些信息,恐惧就会少上一点,这是很奇妙的。

    前段时间,李孟羲在思考,围城之时,兵力投放顺序应该是怎样的,当时李孟羲想到,如果把围城的兵力全部放在敌军城外,那麽随着攻城战的进行,兵力开始损耗,那麽在守城方看来,就会看到城外围城之军人数越来越稀少。

    这因此能让守城方捕捉到一个很明显的信号,城外之军以r0U眼可见的速度在减少,守城方能看到城外之军兵力在逐步损耗,因此能坚定守城的信念。

    当时李孟羲假定了一个极限条件——即,只考虑兵力投放顺序的情况下,兵力投放顺序,对守城方施加的心理压力有何区别。

    1

    情况一,兵力一举全压到城下。此种情况,攻城一开始,城头敌军会看到我军兵力逐渐损耗,给城头敌军一种我再坚持坚持就能打赢的心理暗示,这不利攻城。

    情况二,把兵力不一次投放完,按次第投放。

    攻城前五日,派一万军攻城,守城敌军拼Si拼活,守了好几天,眼看我军攻城兵力损耗了好多,心喜以为要赢了。

    这时,第六天,再派两倍的兵力,派两万人来继续投入攻城,第七天,派三万。

    如此,敌军不仅看不到城外兵力越来越少,反而感觉越打越多,越打越多,其心理压力会大到绝望。

    李孟羲初闻有攻心之法,一夜思量,当时他自己总结出了专用於攻城之时兵力投放时的攻心策略,其策略主要内容是要把兵力是一波高过一波的兵力投放方式,正如海浪,一浪高过一浪,李孟羲创造X的给自己想的战法命名为“叠浪攻心”。

    虽然有点中二,但是应该很好用。

    当日所想的叠浪攻心战法,放在现下军服服sE上,竟然也能适用。

    骑兵若着红衣红甲,离远时远看黑压压一片,等冲近,敌军士兵看见一片红sE,於是就知道,“奥,冲近了。”

    此时士兵,由远处黑压压一片看见红sE,就等於在守城之时,看到城外之军,人数变得稀少。

    1

    而若骑兵是黑衣黑甲,远看黑压压的一片,等冲近,黑sE更加黑压压的了,敌军士兵瞪大了眼睛,只觉如山岳yu来。

    远景的黑sE,被骑兵的黑衣黑甲把黑sE加重了,因此可产生骑兵越来越近,黑sE越来越重,气势越来有压迫感的效果。

    这依然符合,叠浪攻心之法。

    好一个叠浪攻心术,攻城能用,骑兵铠甲颜sE竟也符合这个策略。

    古来兵法家,大概无人注意到这一点吧。这的确是李孟羲独创。

    步,弓,骑,三大类兵种,其服sE如何选择,李孟羲有了计较。

    把自己所想,告知刘备。

    “深绿之sE,适用弓弩。盖因若要於险要伏敌,则必选弓弩之士,伏而远S之。

    士伏无草木之中,若着绿服,袍服与左右草木浑然一sE,於远处难辨究竟,於是隐蔽,於是利於伏守。

    赤红之sE,利於步卒。盖因赤红之sE,如火之烈,可壮士气。

    1

    步卒近身搏杀,热血四溅,赤血落於赤服之上,士不见有血,则不惧有伤,於是不惧於Si,且赤血染於赤甲之上,衣甲更YAn,正壮我军势。

    玄sE利骑兵。骑兵远观,漆黑一线,骑士着黑甲,冲近,则如山岳之黑,更增威势。

    故,日後我军袍服,可令弓弩着绿,步卒着赤,骑兵着黑,此三者也。”

    李孟羲话音悠然落定。

    刘玄德看着李孟羲,他张了张嘴巴,没有言语。

    人跟人,这确实是不能b的。

    李孟羲提出了用颜sE,样式,以及旗上番号,三种方式并用,来作为区分。

    在李孟羲所提的基础上,刘备绞尽脑汁想了好久,才想出,颜sE区分的方法,还可以用在士卒的衣甲,岂不更加一目了然。

    然後,李孟羲又以刘备提出的草案,深入思考了之後,把刘备的草案变成了思虑细致可拿之立用的完备方案。

    天,兵甲的颜sE,竟然还能有如此多的学问。

    1

    绿sE善藏匿,诸军之中,唯弓弩之士,或多有伏於险要藏匿之时,於是弓弩着绿。

    步卒近战搏杀,血飞四溅,颇为骇人,使其着赤服,赤血溅於赤服之上,不觉有血,使士卒无惧也。

    骑兵远而冲阵,远而衣甲之sE不能细观,望之皆黑,漆黑一线。更使骑士着黑甲,远观漆黑,冲近再观更黑,於是,威势更重。

    刘备低头看着一脸稚nEnG李孟羲,叹气,“羲儿,也不知天下智谋之士,有几人如你。”

    李孟羲只有笑笑不说话。

    李孟羲有自知之明,自认不是个合格的智谋之士,要是合格,怎麽能连山川地势都不知道,完全一个地理盲加路痴。

    李孟羲认为的智谋之士,应该是像李儒,贾诩,周瑜,诸葛亮,庞统司马懿等,可布局而谋天下之士。

    本来,是商谈旗帜的事的,越谈越远了,偏到军服上去了。

    李孟羲思维活跃,不知是好事还是坏事。

    军旗相关事宜谈完了,虽然只谈了大概,谈了可用颜sE,样式,番号,三种方法来标识军队。

    1

    然而,军旗的颜sE该怎麽分配,还没谈。

    不用再讨论了,刚好讨论军服颜sE的时候,已经把这个问题讨论了。

    弓弩营,用绿旗或者青颜sE的旗,跟日後军服的颜sE一样,士卒穿的什麽颜sE的衣服,直接就去找什麽颜sE的军旗下集合,很方便。

    然後,步卒用赤旗,依然和步卒服sE一个颜sE。

    自然,着玄甲的骑兵应该用玄sE旗。

    李孟羲理所当然的把军旗颜sE划分说了出来。

    刘备皱眉,“军旗有区分醒目之用,军旗和步卒袍服颜sE相似,是否不妥?”

    难怪人家说,一人计短,两人计长呢,一个人想的再全面,也有想不到的地方。

    刘备这麽一问,把李孟羲给问着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